“中國式現代化,民生為大。”2024年4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作出重要論斷,要求重慶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,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。 一年過去,重慶是否交出了令群眾滿意的民生答卷?2025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自信地提到:“15分鍾高品質生活服務圈”讓幸福“出圈”。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舉措,這一“小切口”所照見的,正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、創造高品質生活、探索高效能治理的新麵貌新成效。 近日,重慶市政協黨組和主席班子成員在集體視察打造“15分鍾高品質生活服務圈”情況時,對此深有體會。 渝北社區地處江北區觀音橋街道中心地帶,通過對建於20世紀60年代的江北紡織廠倉庫進行改造利用,對建於20世紀80年代的居民住宅進行更新,打造集居民服務、社區食堂、文化展覽、夜校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城市綜合服務體,不斷提升居民幸福感、獲得感,成為觀音橋街道打造“15分鍾高品質生活服務圈”的首選“試驗田”和首個“樣板”。 遇見聲樂、軟筆書法、急救知識培訓、雙語演講小課堂走進北倉公共藝術空間,《觀音橋夜校6月熱門課程推薦表》上豐富多彩的課程類別吸引了視察組一行的目光。原來,這裏還是江北夜校觀音橋“接頭點” 2023年8月,觀音橋街道針對群眾需求及基層治理難題,創辦了全市首個純公益夜校,采用“政府主導﹢公益賦能﹢企業主推﹢社會參與”模式,助力添彩超大城市治理。而依托北倉公共藝術空間開辦、以“最文藝”特色圈粉年輕人的北倉青年夜校正是觀音橋26個夜校之一。 “不僅僅是縮短物理距離,更要構建一個便捷、多元、優質、普惠的教育服務生態。”夜校的成功探索引起市政協副主席陳貴雲對“15分鍾高品質生活服務圈”有關教育問題的關注。針對因城市空間發展產生的硬件設施不均、教育質量不均、學段服務斷層、特殊群體需求缺口等問題,他建議,從標準規範引領、融入城市規劃、優化設施布點等方麵著力,將推進托育、成人教育與職業培訓、銀發教育等納入“15分鍾高品質教育服務圈”建設內容,實現全齡覆蓋、終身學習。 北倉圖書館作為集閱讀、生活美學、咖啡休閑、藝術展覽於一體的綜合文化空間,以“讀一座城市的故事”理念,營造出濃厚的“人文書倉”氣息;塔坪110號小廣場整體改造堅持“微更新”,突出山城特色住宅風貌與街區景觀的搭配,深耕傳統文化、曆史故事、居民情感,充分涵養社區文化,促進鄰裏和諧北倉片區的一路所見所聞,令視察組成員讚歎不已。 “社區服務品質整體躍升,群眾生活便捷度提高了,社區歸屬感增強了,城市溫度可感可及!”市政協副主席王新強一語道出大家的心聲。圍繞“15分鍾高品質生活服務圈”有關文化方麵的問題,他認為,要進一步優化文化設施建設布局與質量,有序升級改造老舊文化設施,製定社區文化空間、設施的建設運營標準體係,精準匹配文化內容和服務供需,健全文化服務的保障機製,實現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從“有形覆蓋”到“有效覆蓋”。 臨近午時,渝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數智食堂開始備餐。這家剛開業不久的社區食堂打破傳統售賣模式,運用智能餐飲設備、智能管理辦法,采取“自主選菜、按克計費、智能結算、無感支付”的智能售賣方式,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全新的就餐模式和生活方式。“明廚亮灶幹淨衛生,菜品價格公道,口味也不錯,午夜福利电影吃得很放心!”正在等待開餐的幾位大爺大媽紛紛向視察組成員講述他們的感受。 此情此景,也觸發了市政協黨組成員徐代銀對“15分鍾高品質生活服務圈”有關養老工作的思考。“具備用地條件的社區,要盡快落地運行一批新型養老一站式服務綜合體,滿足老年人多樣化、多層次需求。”結合前期調研,他建議,按照“提升一批、改建一批、補建一批、配建一批、轉型一批”的思路,推動黨群服務中心、閑置國有房產進行適老化改造。在用房、稅收方麵對社區食堂給予優惠支持,推動社區食堂由單一化用餐向休閑、社交、學習多功能轉型,提升營收造血能力。 “一圈一策”加“多圈融合”方能讓幸福更“出圈”。隨同視察調研的市政協委員們也立足自身工作實踐和重點關注領域,在座談協商中建言獻策 就休閑旅遊,重慶北倉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傳波建議,補足基礎休閑設施缺口,推廣“金角銀邊”改造,打造特色文化休閑節點,結合重慶山城特色發展文創空間,推動商旅文體融合。 就商業品質,渝中區稅務局原黨委書記漆星建議,加快補齊社區基本保障型業態,聚焦消費升級,推動業態功能、消費場景融合提升,構建便民店搭載早餐、地鐵公交站點餐車等多層級餐飲供給體係。 就規劃建設,渝中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黃海建議,構建精細化、動態化的評價標準體係,精準導航建設方向;構建高位統籌的跨部門協調平台,推行“規劃建設治理”全周期責任製。 就醫療衛生,沙坪壩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賴利建議,推進“醫療資源配置平衡”計劃,持續強化基層醫療服務能力,加速推進醫共體建設,建立三甲醫院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“雙主任製”。 就體育健身,西南大學體育學院教授彭莉建議,加強體醫康養協同,在生活圈內推動社區醫療衛生機構與體育站點合作;培育“體育﹢”新業態,支持在生活圈內合理布局複合型體育服務空間。 市委常委、常務副市長陳新武率市發展改革委、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等11個市級部門的負責人到會認真聽取意見,並對委員們的建議表示感謝。陳新武說,建設“15分鍾高品質生活服務圈”是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抓手、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的“小切口”,也是擴投資、促消費、穩就業的重要途徑,有關部門將充分吸納意見建議,持續推動“15分鍾高品質生活服務圈”擴麵提質。(淩雲) |